我的植物组学数据库合集 Ver.20220528

这是我日常会用到,整理出来的主要与植物学、基因组学有关的在线数据库集合。

五月 28, 2022 · Yorkson

利用 n8n 打造飞书 RSS 推送机器人

本文介绍了基于 n8n 搭建的自动化平台,实现监控 RSS 更新并推送到飞书消息的功能。

五月 25, 2022 · Yorkson

「#」的前世今生

当看到「#」时,你会想到什么?

五月 23, 2022 · Yorkson

克服低效率恐惧,回归健康生活

前言 这是一篇关于数字健康的文章,旨在探讨为什么会对低效率产生恐惧,这种恐惧会带来什么影响,以及如何缓和这种恐惧。 本文并非要倡导停止追求高效,也不是否定优秀工具的重要性,而是希望大部分只是希望利用工具辅助完成任务的人,不要过分纠结于寻求完美的工具和高效的方法,却反倒影响了工作目标的实现。 好工具,低生产力 在赛博朋克主题的作品中,存在一种科学技术高度发达,但是底层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没有随之提高的现象,被称为『高科技,低生活』。与之相似,我们现在的工作过程也存在一种现象:软件功能愈发齐全,技术方法百花齐放,但我们的生产力并不一定随之提高。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,是我们在努力提高效率的过程中,错把追求高效本身当作了我们的目标,而不是我们实现目标的手段。 对低效率的恐惧使效率成为目标 类似错失恐惧症(fear of missing out, FOMO),一种担心自己错过可以改善生活的信息、经历的感觉,现在也有一种可称为**低效率恐惧(fear of low efficiency, FOLE)**的现象,又称生产力色情或是效率成瘾。我们担心浪费任何时间,沉迷于优化自己花费时间的方式,然而实际的产出却寥寥无几。这种恐惧甚至会妨碍我们完成重要的事本身,我自己就曾在写作时纠结过是否用了最好的写作软件,在做笔记时担心是否采用了最先进的笔记技巧,而不是专心在自己的内容上。 正如其他成瘾现象都基于某种奖赏机制,低效率恐惧可能也源于高生产力带来的正向反馈。提高生产力通常能带来直接的好处,比如产出增加或收入提高,这种反馈不断正向强化我们的行为,最终使效率在不经意间成为了我们的目标。 低效率恐惧可能还源于消费主义试图消费一切的动机。为了促进销售,商家贩卖焦虑,其中也有一种对低效率的焦虑。商家将购买某个工具或某门课程,与高效之间画了连线,给人植入『使用了这个软件,学了这门课程,你就能变得和效率达人一样高效』的印象。我们的消费欲望,来源于我们对想成为的人(idol)的模仿欲。我们期待通过与效率达人们使用相似的工具,模仿他们的工作流程,变得像他们一样高效且成果斐然。 另一方面,低效率恐惧也是一种拖延的表现。当我们不想工作时,列计划或是阅读提高工作效率的文章,实际上充当了感觉上的替代品。在我们逃避真正工作的同时,给了我们正在从事产出的错觉。 将效率作为目标会引起哪些问题 效率工具是辅助我们完成任务的手段,完成工作才是真正的目的,但在追求高效的过程中很容易将手段与目的混淆。如果花费过多本属于工作和生活的时间追求效率,整天忙忙碌碌,最终发现产出却寥寥无几,平添焦虑的同时效率不升反降。 不论技术怎样进步,软件和算法都只能按照它们设计出来的方式运行,它们不能替我们做出决定,也无法承担责任。使用合适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工作,追求完美的工具则是一种猎奇。就像机械键盘,有人花数百上千组装自己的键盘,已经不再只是为了用键盘实现打字的目的,而是把折腾它的过程作为一种乐趣了。 对错过新工具、新技术的焦虑同样会导致沉迷于用即时的短期满足来缓解焦虑,比如不停地钻研各种效率文章,将工具一个个进行试用比较,甚至可能因为害怕错过提升效率,去参加一些我们并不真正需要的活动,例如报名我们用不上的学习课程。学会了屠龙之技,失去的是本当用于工作的时间,错过的则是我们自己的生活。 如何缓解低效率恐惧 确定自己关注的主题和领域 知识浩如烟海,如果不清楚自己真正关注什么,便无法针对性地进行积累。如同在海上航行却没有目标,如果不论遇到什么都囫囵地装进口袋,最终得到的只有乱糟糟的收藏夹,并不会促进实质性的能力提升。这里推荐少楠的《P.A.R.A.》方法,将自己所有关注的内容划分成领域、项目、资源等方面。**领域(Area)**是自己日常需要精进的方面,如果搞砸了需要承担对应的责任;**项目(Project)**有明确的起止时间和目标;**资源(Resource)**是自己持续感兴趣,但哪怕放弃,也不会影响他人的事。具体如何实践,可以进一步阅读少楠的文章不知道积累什么知识,是因为你没有自己关注的领域。 反思对效率工具的使用,识别真正的限制因素 回顾自己使用了哪些效率工具,如何使用,是否朝着自己关注的领域与设定的长期计划前进。当我们做计划或是研究效率技巧的时候,我们是希望籍此辅助自己完成工作,还是在逃避推进工作。识别哪些因素真正妨碍了我们的工作,是工具或者生产力系统的缺陷吗?虽然各种算法和工具可以辅助我们进行思考和决策,但不能依赖工具而忽略了我们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。我们记下了许多笔记,但是再好的软件也不能替代我们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;相反,如果我们积极地应用这些知识,哪怕手中只有纸笔,也能非常好地掌握知识。 停止盲目收集,调整信息来源 留意信息的输入途径,如果使用收集箱inbox的形式,让自己的列表中放更多对自己关注的项目/领域/资源有帮助的内容。有些文章当下感到值得一读,便放进了收集箱,过一阵子再看到时觉得读它可有可无,那就应当果断将其删掉,并非一定放进收集箱的东西都非得读完。 重器轻用,建立适合自己的工作流 与其不断搜寻可以提高生产力的技巧,阅读如何做笔记的文章,不如确定一个适合我们的系统并稳定地使用它。Kenshin在重器轻用就是高效的文章中提到,许多人纠结于选择哪个笔记工具,是因为试图在某一个工具中实现All-in-One,并以为这样就能达到简单高效。然而没有完全满足用户需求的工具存在,因此应当重器轻用,发挥各个工具的长处。Spike112也在其文章工作流的祛魅中指出,在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中,新旧工具的迁移消耗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应当根据场景识别需求而选择工具,而不是根据某个工具的功能去寻找它的使用场景。这篇文章中也提出,工作流比工具重要,而实践又比工作流和工具更重要,因为真正有用的工作流,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升级优化产生的。就像只有自己整理房间,才更清楚每个工具放在哪里,也只有在整理的过程中,才能思考诸如如何优化工作环境的问题,让自己在之后的工作中更加顺手。 专注于我们关注的内容本身 关注内容本身,而非如何获取、储存这些内容。花更多的时间与我们收集到的内容呆在一起,思考如何使用它们,而非利用一系列自动化流程将笔记碎片积累到数据库后,囤积在那再也不看。乍看之下,笔记本中满满的笔记摘录很有成就感,但如果从此不再使用,笔记本只能成为笔记的坟场。问一问自己,我积累了这么多的笔记,然后呢?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记笔记,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某个概念,学习新领域的知识,通过笔记辅助我们思考和写作,亦或只是为了把玩某种先进的笔记技巧?为自己收集的内容找一个出口,比如写作,将死气沉沉的笔记调动起来,在输出的过程中厘清思路,进而更好地掌握输入的内容。 刻意花一些时间远离网络 网络上信息无穷无尽,作为个人不可能将其全部吸收。短时间大量的信息输入会助长失控感,引起焦虑。不妨花些时间独自思考,阅读,散步,健身,做些让自己感到放松舒适的事。生活不只有高效的工作,只有保持克制,接受自己和工具的不完美,才能重新出发,以更好的节奏投入新的工作。 接受系统和工具的不完美,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做的事本身。 最后,感谢您的阅读。 参考资料 放弃纠结、拥抱妥协,重器轻用就是高效 年度征文 | 我是如何艰难地克服「效率成瘾」的? 工作流的祛魅:从工具、阅读到写作 收藏≠学会,别再让你的收藏夹吃灰了! Automations, Time spent in the environment, “And then what?” From FOMO to JOMO: the joy of missing out Productivity addiction: when we become obsessed with productivity

五月 15, 2022 · Yorkson

科研论文作图基本知识

参考几个期刊的投稿指南,整理了一些论文作图时会遇到的基本概念及要求。

为什么我们不喜欢学习

读书笔记 ——《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?》

四月 11, 2022 · Yorkson